第五届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陇桥预赛
“课件制作”竞赛题目
一、竞赛目标
通过竞赛考察竞赛者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和技术,考察竞赛者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水平,考察竞赛者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
二、竞赛时间
参赛者3人一队;开放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件制作并提交作品;在赛题正式公布后即开始制作。2011年9月9日14:30向系里提交结果。
三、竞赛环境
1.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
2. 运行环境:Windows XP或更高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
四、竞赛主要内容
1. 参赛选手对所在院校教学计划中某门课程教学大纲内某章的内容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
2. 课件能够单机运行。
五、竞赛基本要求
1. 参赛作品选题恰当,适应教学对象要求;突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课件作品应能围绕竞赛主题,要求能正确体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规律,反映课程章节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能在课程教学中实际使用。鼓励采用原创素材及技术,如引用他人作品资料、影音资料则要在说明文档予以注明;
2. 根据课件选题设计制作课件;基本内容必须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效果、动态效果等必要的多媒体要素;
3. 课件艺术性要求:创意新颖,构思巧妙,画面悦目,声音悦耳,生动有趣;
4. 课件技术性要求:界面清晰,色彩搭配恰当,文字规范、布局合理,图像、动画、标识、声音、跳转、连接运用恰当,操作简单、灵活,运行可靠,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5. 按要求提交参赛作品,运行正常;
6. 提交作品包括:课件、课程教学大纲和说明文档;
7. 说明文档必须包括以下内容:课件名称、内容简介、运行环境、开发工具、设计特点、素材引用等相关内容信息;
8. 参赛作品总容量限制在50MB以内。
六、竞赛初选及答辩
初选:按照评分标准评阅,评选出一定比例的符合竞赛条件的优秀作品推荐答辩。
答辩:对初选推荐的参赛作品进行答辩,着重考虑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点。
成绩汇总:总成绩=初选成绩*70%+答辩成绩*30%。
七、评分标准
参赛课件不限制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风格形式。
评分项目 | 得分 | ||
1.教学内容 | 科学性规范性 | 科学性 | 30分 |
规范性 | |||
知识体系 | 知识覆盖 | ||
逻辑结构 | |||
资源应用 | 资源形式 | ||
资源引用 | |||
2.教学设计 | 目标组织 | 目标设计 | 15分 |
内容设计 | |||
学习设计 | 教学交互 | ||
习题实践 | |||
学习评价 | |||
活动设计 | |||
3.技术性 | 运行状况 | 运行环境 | 30分 |
操作情况 | |||
设计效果 | 软件使用 | ||
设计水平 | |||
媒体应用 | |||
4.艺术性 | 界面设计 | 界面效果 | 15 |
美工效果 | |||
媒体效果 | 媒体选择 | ||
媒体设计 | |||
5.加分 | 应用效果 | | 10分 |
创新创意 | | ||
说明文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