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聚焦应用中文专业实践教学新路径探索,进一步厚植专业特色,优化育人模式,2025年11月8日至15日,文法学院应用中文专业常瑜、马静、李昌燕、张馨月四位教师组成考察组,赴海南师范大学、三亚学院、暨南大学开展专业建设调研,其中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产教融合创新实践,为我校专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范式。

首站考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其构建的“以文学素养为核心、以教育见习与模拟授课为载体”的师范人才培养闭环,充分彰显了中文专业深厚的基础教学积淀,为我校应用中文专业夯实基础课程教学、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

第二站考察暨南大学文学院,该校刘新中教授介绍的数字人文实验室让人眼前一亮。该实验室搭建的方言语音数据库,以及将语言学成果跨界应用于医学、刑侦领域的创新实践,突破了传统文科的发展局限,为我校应用中文专业拓展跨界融合路径、精准对接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提供了全新思路。

第三站考察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作为深耕应用型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标杆院校,该校紧扣全媒体产业发展需求,构建起“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项目驱动为路径、以赛促教为抓手”的育人体系,与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度契合。
该校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极具借鉴价值:依托创意写作中心开设网络文学课程,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从大纲设计到IP改编的全流程实践;联动地方妇联、档案馆及新媒体平台,开展原创剧本创作、剧本杀大赛等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打造“清风舞台剧”特色品牌,将《短歌行》等文学经典以可视化形式呈现,推动理论教学落地实战;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设计大赛、新媒体创意大赛等赛事,鼓励考取全媒体运营师、影视编辑证等行业资格证书,以赛促学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推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真收益”模式,让学生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收获实践报酬与能力成长;开设“有效沟通”公共课程,聚焦职场核心能力培养,通过模块化教学强化实用写作等关键技能。
这些“所学即所用”的鲜活实践,为我校应用中文专业进一步探索多元化育人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清晰且可落地的参考思路。

此次琼粤之行,既让老师们看到了同类专业的发展成就,更明确了学院应用中文专业的建设方向。未来,大学语文综合教研室将立足西部地方产业需求,深度借鉴三亚学院的产教融合与实践育人经验,将“项目化教学、赛事驱动、校企协同”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强化行业对接,着力培养“会写作、善策划、能实操”的应用型中文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
(撰稿:常瑜 摄影:张馨月 审核:葛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