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商学院是甘青宁新四省区唯一的省属民办财经类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2000年3月经原甘肃省教委批准成立的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第一批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2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5月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省管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兰州工商学院。 |
学校现有兰州市和平镇、永靖县刘家峡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48亩,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0余人,教职员工1000余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校园”。学校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民办大学前10位,其中2024年、2025年位居全国民办大学第8位,被评价为最高级——6星级中国民办顶尖应用型大学。 |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十大”育人长效机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学校中心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部分基层党组织先后获评“省级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在第二届甘肃省思政课“大比武”展示活动中,获本科组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
以发展“新商科”“新工科”为导向,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为主体,经、管、工、文、法、艺等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9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29个招生专业。有财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等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金融学、会计学等2个省级特色专业。 |
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成果培育等项目34项,入选甘肃省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学校。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甘肃省建设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和实习实践基地。全额资助优秀本科生分批赴长三角、香港等地世界500强名企开展专业实习实训及研学活动,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1项教学成果在第十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中展出。 |
围绕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甘肃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目前建有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CNKI检索论文近400篇,4项智库成果分别被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民侨工委、白银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采纳。 |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人才引进培育的力度。学校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达46.87%;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74.18%。多名教师获甘肃省园丁奖、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依托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累计培训教师700余人次,累计选派40余名优秀教师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高校开展访学、交流,累计选派1100余人次教师参加专业、行业培训与学术交流。多名教师赴广东财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马来西亚UCSI大学等合作院校攻读博士学位。2024年引进1名博士来校工作。 |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校际、校地合作交流。近年来,共选拔近300名学生赴对口支援院校参加“2+1+1”联合培养项目学习。加强与新疆、浙江等省(区)开展政校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备忘录;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等境外高校常态化开展互访交流。 |
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增强第二课堂育人实效。近年来,在校生累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9项、省级127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创新创业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58项、省级999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了1金7银19铜的好成绩。学校建有甘肃省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平台1个、甘肃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 |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学校就业工作实现“四高”:一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水平”,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二是本科生升学深造保持“高增长”,2024届本科生升学率达7.8%,近年来共有600余名毕业生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三是毕业生就业单位保持“高质量”,2024届毕业生赴国有企业就业近500人,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就业120余人。四是毕业生就业地域与学校服务面向保持“高契合”,毕业生在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就业率稳定在80%左右,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
昂首阔步向未来,砥砺奋进新征程。学校秉持“工商交融、德智兼修”的办学理念,抢抓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设机遇,为建设特色鲜明、办学实力较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应用型工商大学而奋斗! |
(信息更新截至202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