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理论实践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0月31日至11月2日,艺术学院2022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23名学生在院长杨明教授的带领下,赴西安开展《视觉传达专题设计》课程实践教学。

实践团队先后走进西安市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关中民俗博物馆,聚焦秦俑造型、唐纹样式等传统文化元素,系统梳理文物中的视觉符号体系。在西安市博物馆,师生结合馆藏文物,对照文创彩妆盘上的纹样复刻案例,梳理文物视觉符号体系,深入分析传统纹饰的现代设计转化路径。在关中民俗博物馆,团队重点调研剪纸、皮影等民俗符号的视觉特征,探讨其在现代文创中的适配性与应用边界。
万象城文创超市调研环节,师生以消费者视角观察文创产品陈列逻辑,剖析IP形象设计、视觉包装与消费场景的适配关系,认真记录调研结论并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及时梳理当日调研成果,明确后续设计方向。

在西安灵机互动平台,企业导师围绕数字文创发展趋势展开分享,通过案例演示讲解AI技术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户外文创产品的场景融入规范。师生结合企业的创新案例,就传统元素数字化表达等问题展开深度交流。

此次实践是艺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秦俑、唐纹等设计素材,更通过任务分工、即时汇报、企业交流等环节,深化了对“文化+科技”设计逻辑的理解。学院将继续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设计创新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为文化创意领域培育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撰稿/潘瑶 摄影/王振华 审稿/毕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