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推进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也是关系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立德树人,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快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s://szb.gansudaily.com.cn/gsrb/pc/con/202507/15/c235591.html
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教育,贯彻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立德树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把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把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要坚持推进健全“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构建新时代新征程立德树人新格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使广大青年学生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时代新人。
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要求培养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着眼优化提质,打造名师名教,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培育高尚师德,开展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地位和保障教师的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和欢迎的职业之一。同时,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群体,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人民教师所担负的重大责任,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要求我们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要以教育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聚焦提升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目标,不断健全高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精准发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培养体系,从而能够持续、稳定地培养和输送各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激发高校的创新活力,催生更多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动力,使教育更好发挥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