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至6月23日,兰州工商学院法学院孔佰洪、杨莉华、张佳佳、刘嘉楠、马红霞五位教师赴西安参加“探秘数智教学秘籍,重塑高校教师教学设计与方法创新高阶研修班”。本次研修班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高校教学改革,共同探索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研修班特邀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刘玲教授作主题报告,围绕“OBE理念与教学大纲的设计”展开深度解读。刘玲教授指出教学目标需要进行反转,从“教什么”转为“学什么”,评价先行,需先确定可衡量的成果指标(如技能、态度、知识),再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使用布鲁姆分类法细化不同层级的能力目标(如记忆→分析→创造),持续改进,通过学生表现数据(如作业、考试、实践)动态调整教学,形成“设计-实施-评估-改进”循环,达到闭环反馈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柴少明教授则从“数智赋能高校教学新范式探索”角度,结合教育信息化政策、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华南师范大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数智时代高校教学的转型路径。柴少明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已从早期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进入“智能化赋能教学”阶段,AI、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正深刻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角色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由此他提出了个性化学习、混合式教学、数智赋能、智能评价的三大教学新范式。
五位教师均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AI教育应用的视野,更通过实战掌握了高效备课工具与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尝试将人工智能融入法学案例库建设,生成课程大纲、案例题库,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数字人技术制作“虚拟助教”,增强线上课堂互动性;学习利用学习分析平台追踪学生行为数据,优化教学策略。
数智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既要保持教育本质的坚守,又要积极拥抱技术带来的可能性。未来的课堂,将是人机协同、数据驱动、个性精准的智慧学习空间。兰州工商学院法学院将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鼓励教师将AI工具与课程设计结合,提升教师“设计学习体验的能力”和“引导深度思考的能力”。
(撰稿人:马红霞 摄影:工作人员 审核:马红霞/葛欣/赵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