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9日全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陇桥学院党委认真筹划,周密部署,科学组队,积极组织开展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关注留守儿童、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赴张掖市甘州区社会实践小分队作为重点团队之一,充分发挥学生骨干智力优势和专业优势,27名志愿者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深入文化广场开展了支教、支农、文艺联谊、社会调研等系列活动,志愿者的出色表现给当地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深入农户 义务支教
深入甘州区碱滩镇的碱滩村、二坝等地的农户开展了文化课辅导活动。27名志愿者按照所学专业、特长等分成了了五个义务支教小组,在辅导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当地绝大多数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父母均在周边县区和外地打工,小孩们在家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身边的典型事例给学生们讲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要刻苦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同时,志愿者们还向留守家中的爷爷奶奶们虚心学习,热情交流,在这期间使我们的大学生们深受教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走进田间地头 体验农民生活
本次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全部由城市籍的学生组成,成长的环境使得他们缺乏对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现状的真正了解和农民生活的真实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当地村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拉麦草、挖水渠……志愿者们个个挥洒着汗水,亲身体会着劳动的艰辛与光荣。特别是在劳动现场,同学们面对一些农作物,你一言我一语的阵阵争辩声中看到了同学们的成长与成熟,也使他们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正内涵。
走进敬老院 奉献爱心和真情
大学生志愿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碱滩镇敬老院里有五位老人常住,志愿者们相约一起,给老人们送去了牛奶和水果,送去了大学生们的一片爱心与真情,他们热情的擦玻璃、清扫卫生、晒被子……终于消除了老人们的顾虑,和志愿者们一起畅谈。谈话中了解到,老人们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困难生活,目睹了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他们的眼中,共产党是非常伟大的,对我们这些生在活在和平和幸福年代的大学生来说是接受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教育课,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刻苦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国家可靠的接班人。
文化广场与市民同联谊
志愿者们充分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自编自演了一场文艺节目,于7月23日在张掖市中心广场与当地民众进行了联谊活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的未来不是梦》、《同桌的你》唱出了同学们的活泼与激情,同学们自编自演的三句半《走张掖》、诗朗诵《青春赞歌》表达出了同学们对金张掖的热爱之情,具有异域风情的印巴风跳出了同学们的青春与活力。活动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开展社会调查 关注社情民意
作为当代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国情、省情、民意,深入群众生活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之一。志愿者们结合所学专业,带着事先选定的课题,走街串巷,发放问卷、深入访谈。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农村教育、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同时,同学们还向当地发放了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等方面基本常识的宣传单。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大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社情民意,了解了民心所向,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其效果和影响对青年大学生、当地群众和中小学生来说是深刻而长远的,通过实践,我们的大学生不仅增长了经验,而且也成熟了许多;不仅仅如此当地的群众也从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进一步坚定了重视教育的信心,表示要克服任何困难使孩子完成学业;参与的中小学生在与大学生的互动中接受了教育,表示要更加认真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由省委宣传部、团省委、教育厅、卫生厅、文化厅、省宣传部、计生委、人口委、省学联共同组织了以“高举团旗跟党走,青春建功新陇原”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7月9日在兰州城市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张晓兰副省长为出席并为社会实践团队授旗。省委宣传部、团省委、教育厅、卫生厅、文化厅、省宣传部、计生委、人口委、省学联等单位领导参加了出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