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面对丧失与哀伤

资讯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发布时间:2025-03-30点击量:10

清明又至

细雨裹挟着思念与哀伤

有人前往陵园祭扫

有人对着旧照伤怀 

这些画面

是人们面对丧失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直面丧失与哀伤

寻找心灵疗愈的力量


一、哀伤是什么?


哀伤(Grief)并非单一的情绪,而是一系列复杂反应的集合:


生理上:疲惫、失眠、食欲改变


情绪上:悲伤、愤怒、愧疚、麻木


认知上:注意力分散、如果当初…的反复回想


行为上:回避社交或过度忙碌




二、大学生常见的非死亡性丧失”


毕业分离(失去学生身份/同窗关系)


▶ 恋爱结束(失去情感依托与未来想象)


▶ 理想受挫(如考研失败、职业规划崩塌)



哀伤的双程模型(Stroebe & Schut)提出,人会在丧失导向(面对痛苦)和恢复导向(适应新生活)间摆动,这是正常过程。


三、走出误区:哀伤不需要正确解法”


1.都这么久了你该走出来了 → 哀伤没有时间表


时间并不是情绪的刻度盘,愈合也从不遵循某个预设的期限。每个人的哀伤都有自己的季节——有人像春天的树,伤口很快抽出新芽;有人如冬日的土壤,需要漫长的沉寂才能再次松动。真正的疗愈,是允许自己带着缺失继续生活,而不是勉强抹去曾经存在的痕迹。


2.哭有什么用,坚强点 → 情绪需要出口

眼泪不是软弱的标志,而是情绪的出口。真正的坚强不是一味的拒绝情绪,而是允许自己真实地感受情绪。——那些被堵住的悲伤不会消失,只会在身体里筑成暗河。



3. 我不配难过,TA比我更痛苦 → 痛苦无需比较

痛苦不是一场竞赛,没有所谓的更卑微。你的悲伤同样真实,同样值得被看见。允许自己的悲伤存在,不是对他人痛苦的漠视,而是对自我心灵的诚实。



四、哀伤疗愈工具箱



1.仪式感的力量


写一封给逝者的信,或折叠纸船放入河流在清明节整理旧物,给回忆一个安放仪式


2.用身体表达情绪

跑步、舞蹈或大声唱歌,释放压抑的能量尝试身体扫描冥想

  

3.重构叙事


尝试换种方式问自己:这段关系/经历赋予了我什么特质?

例如:分手让我学会独处,考研失败让我看清真正兴趣


4.建立“过渡性客体”

保留一件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一本书、一首歌)

当情绪汹涌时,它将成为你的情绪锚点


五、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超过1个月,建议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 持续失眠或噩梦

⚠️ 无法进行日常学习工作

⚠️ 自我伤害倾向或极端内疚



心理咨询预约方式;

1.微信公众号预约:在“兰工商学生处”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进行线上预约。

2.电话预约:拨打电话0931-5271683进行预约。

3.QQ预约 :发送信息到3948225637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