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外语学院首届创新创业赛事参赛能力提升训练营课程顺利结束。本次训练营由省赛评委、资深赛事专家及双创导师构成的指导团队,以“集中授课+精准辅导”的高效模式开展培训,确保指导专业性与针对性,分别于10月25日和11月2日在学术报告厅三楼开展此次训练营培训课程。本次讲座邀请到常蓬彬老师、王国兴老师、李敏老师、高德勇老师、刘艳华老师担任主讲嘉宾。
  
10月25日上午,常蓬彬老师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核心,从赛事定位、核心赛道分类及评审维度展开解读。他结合历年优秀案例,针对备赛关键环节重点支招:在选题上强调贴合产业需求与创新价值,在方案撰写中提示逻辑架构与数据支撑的重要性,同时分享答辩技巧与心态调整方法,全方位助力学子明晰备赛路径、提升实战竞争力。

10月25日下午,王国兴老师针对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三创赛) 展开详细解读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备赛技巧与规划建议,助力学生规避误区、高效筹备。李敏老师通过梳理多组创新创业赛事优秀案例,总结成功经验与创新亮点,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思路,进一步开拓了大家的创新视野。


11月2日上午,兰州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高德勇老师,他以“大赛为成长平台,数字化赋能卓越自我实现”为核心主题展开分享。高院长结合自身多年指导赛事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从“赛事平台的成长价值”切入,强调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是项目展示的舞台,更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实现自我突破的重要载体;随后聚焦“数字化赋能”,通过拆解多个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项目升级的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项目设计、提升运营效率,为学生打开了“数字化+创新创业”的新思路,也让大家明晰了借助技术力量增强项目竞争力的具体路径。

11月2日下午,西北民族大学刘艳华教授围绕“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赛制及参赛要点”进行深度解读。刘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职业规划大赛的最新赛制框架,包括赛程设置、评审维度、分值分布等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对赛事的整体认知;随后针对“参赛要点”,从职业规划书的撰写逻辑(如自我认知、职业环境分析、目标确立与路径设计的关联性)、展示材料的制作技巧,到现场答辩的应答策略,均进行了细致指导。她还通过对比往届优秀作品与常见问题案例,让学生直观掌握避坑技巧,现场互动答疑环节更是精准解决了不少学生在备赛中遇到的实际困惑。

课程结束后,将邀请省赛评委针对学院提交的优秀作品及项目精准指导和打磨服务,力争学生在各类赛事中斩获佳绩。未来,学院将持续跟踪指导,全程为参训学生提供支持与服务,助力学子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各类赛事中斩获佳绩,为学院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工作注入新活力。
(撰稿/汪敏荣 摄影/院学生会宣传部 审核/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