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感受基层治理的鲜活案例。7月16日,兰州工商学院“智汇工商 筑梦金昌”实践团的脚步踏入了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龙寨村。在这里,村党支部书记杨书记化身“讲解员”,带着大家解锁龙寨村的“成长密码”,那些藏在历史变迁里的奋斗故事,瞬间让实践团的乡村振兴调研变得鲜活起来。


刚见面,杨书记就带着实践团成员“打卡”了村里的“荣誉角”。满墙的奖状让人眼前一亮。2018年,拿下金昌市“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村里的环境整治硬是从“不起眼”变成了“样板间”;2019年,在双湾镇宪法知识竞赛中勇夺一等奖,村民们的法律素养可不是说说而已;2021年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更是摘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算下来,龙寨村历年收获的荣誉足足有二十余项!每一张奖状背后,都是村民们在党建、治理、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实打实的努力。实践团的同学们边听边记,忍不住感慨:“这哪里是荣誉墙,分明是龙寨村的‘奋斗成绩单’!”

跟着杨书记走进龙寨村党建与基层治理成效展示区,这里的每一块展板都藏着乡村治理的“龙寨智慧”。杨书记说,党建工作是村子发展的“定盘星”,靠三大支柱撑起一片天:深化理论学习,让党员思想“不缺钙”;强化队伍建设,把“为民服务”刻进骨子里;严格党员管理,让党组织像磁铁一样凝聚力量。而在法治建设上,龙寨村更是把“党建引领”玩出了新花样,实现了三大融合:党建+法治,给治理装上“安全阀”;党建+德治,用乡风正气聚人心;党建+自治,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当家人”。“自治、法治、德治三手抓,村子才能既和谐又有活力。”杨书记的话,让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治理”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杨书记的这句话,在龙寨村的文明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创新搞起“婆媳互夸会”,还组建了金昌市首支“好媳妇先锋队”,村里的婆媳关系比蜂蜜还甜,孝老爱亲的风气传遍家家户户;打造“乡村记忆大道”,老物件、老故事留住乡愁,红白理事会带头移风易俗,婚丧嫁娶不再讲排场、比阔气;人居环境整治中,杨书记带着大家搞“网格化管理”,庄前屋后比着干、公共区域志愿干、田间地头人人干,哪怕累倒住院,心里想的还是“村里的草该除了”。“村庄清洁,清洁的不仅仅是村庄,更是人心,留住的是民心。”杨书记这句话,让实践团的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原来就藏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事里。

听着杨书记的讲述,实践团的同学抛出问题:“您担任村干部多久了?在您任职期间,村里最显著的变化有哪些?”“目前推进乡村振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希望得到哪些支持和帮助?”杨书记都一一耐心解答。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龙寨村之行,不仅看到了荣誉背后的付出,更读懂了“党建引领、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深层逻辑。从荣誉满身到治理有方,从文明新风到人心凝聚,龙寨村的故事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