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青春热忱察自然,秉设计初心绘新景 ——土木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赴天水开展实践教学

发布者: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为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学生对景观空间的直观认知与设计表达能力,土木工程学院于20251025日至26日,组织风景园林专业24012402班共63名级学生赴甘肃天水开展《风景园林设计1》课程外出实践。本次实践以“怀青春热忱察自然,秉设计初心绘新景”为主题,由教师张志杰、李昱烨、陈岩、何青带队,围绕宗教建筑、现代公园与古城空间三类典型景观环境展开系统调研,实现从课堂理论到场地感知的初步跨越。



1025日上午,学生赴玉泉观开展道教建筑与景观场景调研。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沿山门至三清殿的主轴线,重点观察了入口引导空间、核心院落与高处观景平台三类节点,通过测绘与速写,理解传统建筑在轴线序列、尺度转换与山势融合方面的空间逻辑。大家手绘“建筑-院落-山势”关系图,并填写《景观场景记录表》,从古树、泉石、碑刻等元素中感知“幽深”“超脱”等传统意境,完成空间认知与场景解读的初步训练。



1025日下午,实践团队深入天水古城,聚焦于传统街巷的空间层次与景观细节,开展手绘速写训练。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分组选取典型街巷段落,运用透视原理把握空间纵深感与界面连续性,完成街巷整体构图速写;随后,大家进一步聚焦建筑细部或空间节点,进行场景细节速写,强化对门头、砖雕、古树、水井等元素的观察与快速表现能力。通过两次不同尺度的速写任务,学生逐步掌握从整体空间到局部场景的视觉表达方法,提升了构图控制与意境捕捉的综合素养。



1026日上午,实践队伍转至弘文园,聚焦现代景观的空间组织与节点设计。同学们沿主环路考察整体布局,选取入口广场、中心草坪与文化展廊三类功能区,分析其尺度、边界与使用方式,并结合人群活动记录,理解功能、流线与视线的关系。随后,各组选取一处待提升的小场景,绘制“现状分析图”与“概念设计图”,提出如“林下阅读角”“滨水互动台”等微更新方案,初步体验从问题诊断到设计表达的全过程。



本次《风景园林设计1》课程实践以“感知—记录—表达”为主线,融合宗教空间意境、现代园区功能与古城街巷尺度等多维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从场地观察到设计构思的完整认知链。后续,学生将整合测量数据、场景记录表与设计草图,完成调研报告与图纸成果,切实提升空间理解与设计表达能力,为成长为兼具人文素养与工程思维的风景园林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李昱烨 摄影/张志杰 审核/陈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