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力推广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模式。4月14日至18日,由教育部学生司牵头,依托分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在同济大学沪北校区举办了“AI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建筑行业”师资培训班,我院教师李剑前往参加。通过培训,旨在带动更大范围开展毕业生“人工智能赋能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帮助毕业生结合所学专业,熟练掌握相关人工智能应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培训期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与土木工程交叉领域青年领军学者高宇擎副教授、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智能建造所所长马昕煦、中交三航局数字化管理部高级业务经理丁纯洁、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建筑人工智能研究室副主任沈俊凯、中海集团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舒艳华分别作了《深度学习生成式AIGC工程案例分析》、《关于智能建造的思考》、《中建八局智能建造典型案例》、《中交人工智能规划建设思路及实践》、《建筑施工智能计算原理与应用》、《建筑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数字化赋能地产转型升级》等主题报告。报告主题显明,重点指出:一是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建筑企业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工程质量;二是未来建筑企业将会加大对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以IOT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BIM VR技术、人工智能、GIS技术等作为技术支撑底座,在智能规划、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绿色回收得到广泛应用;三是土木工程智能化作为第四科学研究范式的重点研究对象,必将为土木工程行业带来巨大变革。从生成式基础设施结构智能设计、施工智能体决策动态仿真、施工智能化装备、大型自主无人施工机械、重大基础设施运维安全韧性检测、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到重大工程灾情预测,必将为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理论+实践+前沿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必将引领未来就业市场。我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升级改造,通过实践项目深度接触计算机算法、算据处理及算力应用等前沿知识的人才培养路径,打通学生理论学习与行业前沿实践技术的壁垒,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撰稿/李剑 摄像/会务组 审核/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