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至17日,由高等教育服务中心牵头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路径和方法探析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静、程烜、金妍、王雪梅等4名教师参加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小平教授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内容探索》、湖南大学黄梓根教授做了《深悟“第二个结合”要义,厚植思政课“根脉”与“魂脉”》的主旨报告。
在报告中张小平教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以融入各门思政课的内容要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思路和切实的素材。例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传统文化中“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思想与概论课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理念、“民为邦本”思想与“人民至上”理念、“革故鼎新”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理念、“赏贤使能”与“德才兼备”理念、“法令行则国治”思想与“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等都有契合与相同之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阴阳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知行统一”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今胜于古”与“唯物史观”、“‘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等都有相同之处。黄梓根教授则从“思政课何为”“思政课之魂”“思政课之根”“结合;应然与必然”四个层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深悟“第二个结合”要义、厚植思政课“根与魂”的迫切要求,启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抓住教育最关键的使命即唤醒学生的认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达到培根育魂的目的。黄教授分享中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研讨会上,教师们积极发言,认为此次研讨会对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思政课的关系,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撰稿/马静 摄影/王雪梅 审核/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