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加强教研室团队建设,6月15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与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交流座谈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张珍主持,全体教研室成员参加。
首先,集体备课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进度,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展开,每位老师提出了教学疑难问题,并进行了深度的讨论。
其次,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所采用的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模式,展开了经验分享与建设难点问题分析及讨论。教研室主任张珍,从政策解读、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及问题思考四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紧扣“立德树人”和“高阶性”的目标,打造“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科学设置综合性评价体系,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保证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与效果,凸显一流课程建设的“挑战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慕课“金课”资源和线下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和创新探索。
再次,张珍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大学慕课MOOC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经验,突出展示了学生中心、翻转课堂、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教学手段,从课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线上慕课、课中自主探究的翻转课堂、课后自主创新的实践等课程考核方式代替传统方法,最大程度刺激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实现以点到线、以线到面、以面到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且多面交叉的立体网格化教学。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线上视频资源、延伸阅读、教学案例、单元测试、章节作业一系列环节,完善了该课程案例库试题库建设。张珍老师强调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情,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从“快乐教学”“点燃火焰”出发,积极参与课程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主动打造一流本科“金课”。
最后,张珍老师进行了现场实例展示,分享了她申报一流课程的经验及和相关资料,与教研室老师们进行了热烈交流,整场活动内容丰富,研讨深入,气氛活跃。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本次交流座谈会,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开展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思路。
(撰稿/李亚男 摄影/谢晖 审核/张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