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系走上云端的课堂(教学篇)——以学生为本的线上教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30浏览次数:122

面对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为积极响应和全面贯彻落实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精神,按照学院部署,会计学系前期统筹安排、积极筹备线上教学方案,截止目前线上教学已经平稳运行三周了。虽然从软硬件环境、资料准备、课堂交流和教学效果反馈等诸多环节都与原来的线下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老师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初心,想方设法地将课堂搬上了云端。

一、走上云端的第一课

39日清晨8:20,“同学们,你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吗?能看见我的课件吗?”来自云端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在会计学系各个课程群的课堂上如约传来。为了准备这第一节课,老师们通宵达旦、一遍又一遍的演练,为的就是给学生们带来一堂内容丰富的“云端课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保障课堂质量,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调查,多举例多提问等,甚至通过连麦进行课堂互动。

 

 

 

 

 

 

二、线上课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无奈的网速

对于线上课而言,最为重要且最不可控的因素就是网络情况了。老师们都深有体会虽然家里装了宽带,也使用了高速路由器,但是在不同位置网速效果会不同,甚至在不同的时段网速也有较大变化。各种教育服务平台一旦遇到高峰几乎是瘫痪状态,最终大家会不约而同用起钉钉或者QQ。即使教师端解决了网络问题,学生端也还有问题出现,网络的卡顿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但也是教师最无奈的地方。有时候老师口若悬河讲到兴起之时,学生在留言区反馈出一串“卡”,顿时让老师无所适从了。

(二)互动的尴尬

对于师生互动,老师偶尔会有唱独角戏的尴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请某某同学申请连麦!”叫了三遍,无人响应。好一点儿的会在留言区打字“老师,我的网卡了”……当然大多数同学会配合。“不见面”的沟通虽然让师生会有些隔阂感,但也使得学生更加活跃,更加愿意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经常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在互动区留言发表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恰恰是“以学为本”的体现,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特点,加以引导,则会达到原来线下课程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师的担心

线上教学虽然师生的空间距离拉大了,但是方寸屏幕却让学生更深入更直接地审视起老师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暴露无遗,学生用“放大镜”在观察着我们,也许还有家长在一旁品头论足,这都让屏幕这端的老师有些忐忑不安,时刻谨言慎行。

三、线上教学的新机遇

(一)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我系教师在高校一体化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结合钉钉直播的教学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以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和讲解例题等教学活动为主,同时通过QQ群、微信群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线上教学全天候等待。走上云端的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钉”老师,老师随时在线解答。

(二)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老师课前根据授课情况将设计和整理好的视频资源、教学课件、课程题库、电子教材等教学资源提前上传至各个教学平台或提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上,老师边讲,学生可以边问,课堂“插话”被允许和鼓励,气氛更热烈起来。课后布置作业任务,为保障线上授课的效果,老师还可以跟进学生,作业不完成的学生也要被老师 “钉”。

(三)全面激发师生能动性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从多环节多层次入手对教学资料进行修改和整合,使之适应在线授课的要求。线上教学对老师而言是新课题,尤其对于年长教师而言困难重重,即使是这样,老师们像学生一样开始学习上网课,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初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在线教学对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要求更高,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网络平台空间更大,舞台更大,就看学生如何施展拳脚了。

 

 

疫情使得各种线上教学方式以非常的速度推广普及起来,并逐步为老师们所熟悉,乃至发扬光大。而各种平台、技术、手段的应用其实正是老师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新环境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们殚精竭虑,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课堂走上云端,走的更远……相信疫情过后,生师两端都会有全面的提升。

    春暖花开时,疫情过去,我们校园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