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王华栋校长在帷运楼第二会议室主持召开了质量建设工作座谈闭门会,专题研究和探讨了我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校领导宿光平、马润平同志出席了本次会议,教务处负责人以及有关教学单位的教学院长也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李宝麟处长首先通报了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初步成果。学校已完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办法》(共9章40条)的初稿起草工作,并初步建立了包含决策、目标、监控、评估、改进等7大类35项规范性文件,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同时,督导评课系统已进入实质实施阶段,配套的线上评价机制也已建立。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马润平校长提出以合格评估为契机,着力构建“31443”质量文化框架,并重点推进全员质量意识提升、制度保障体系完善与闭环改进机制建设。此外,计划整合校史馆、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资源,进一步强化环境育人功能。
其次,与会人员讨论并分析了当前体系存在的待完善事项与改进方向。目前,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内部评估制度有待建立,质量信息收集处理系统也需补充建设。针对现有体系问题,会议指出存在制度执行难题,具体表现为教师激励机制兼容性不足,需通过文化建设增强组织认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短板,工科实验室设备不足,需加强校企合作与行业认证衔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需优化委托代理机制,培育教育家精神。空间文化标识薄弱问题也列入改进计划,将统一设计学院标识、实验室规范及文化墙,预计年底前完成80个空间改造。
最后,王华栋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一要系统推进质量保障“八大体系”建设,确保决策、运行、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改进系统等环节形成有效闭环管理,实现“质量文化”与“组织文化”双轨融合、同步提升;二要聚焦合格评估准备工作,充分展现学校在考研录取、分类培养等方面的育人成果,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专业画像,精准对接教育部评估模型转型要求;三要加快补齐实践教学与信息化短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以案例分析为基础,深入挖掘其在个性化评价、教育数据分析、评价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同时应对技术挑战、教育理念挑战和社会文化挑战。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师资数据等基础信息库,为构建具有学校特色、可持续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吴昕 摄影:吴昕 审核:李宝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