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板书
高校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写板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虽然现在学校大多数为多媒体教室,但传统板书比PPT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紧跟课堂节奏,帮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板书教学的特点
1. 制造“两个”勤快
教师勤于备课,钻研教材,琢磨教学过程的深入浅出,考虑策划板书的结构,谋篇布局,心仪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课堂内容的演绎推导,课堂教学信息的交流互动。
学生勤于听课与笔记,板书教学师生关系亲近,教师投入的精力与心血比较充沛,因为板书教学难于再现,有它的珍贵性、稀有性,所以一般都比较受学生与老师重视。
2. 步骤演绎细致
就一个冗长复杂的定律、或一个法学基本原理、或一条法律条文,往往有多重意义,特别是法律条文,在表述时又有条款项目之递进后述,学习时常常要行进于字里行间,穿梭于繁文缛节,剖析前法后理,不厌其烦地讲解,鞭辟入里地分析,通过板书教学就可以比较好地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理解。
3. 双向得到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加强
要求有亲笔手写教案,并保证年年使用新教案,老师亲为教案,乃多是心血之作,脑动手记,运筹帷幄,推章把句,记忆理解深刻。这样的板书是对课程流程的动态总结,具有现场生成的特点。
对教师板书的基本要求
1.字迹工整,图表规范,简明扼要,分量适当。写好粉笔字,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教师备课时要仔细研究确定板书内容,要用简洁明了的文字、科学用语和图形,来体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3.常见板书的形式有提纲式(一般指用简明扼要的文学概括讲授的内容要点)、表解式(指用表解的形式表现教材要点或课文的结构)、表格式(一般用于类比、区别概念)、图示式(一般表示事物的发展、转变和演变)、问答式等。
4.在形式上要求做到布局合理
要统筹规划;要板面清晰、条理分明; 要布局合理:“先基干,后枝叶,逐步增添”的做法是书写板书的一种艺术,受到师生的欢迎。
讲写配合的艺术
在一般情况下,最好是讲与写密切配合。边讲边写时,要注意不要面朝黑板,背对学生去讲。若能做到侧着身子,面对学生,边讲边写,效果最佳。如果写的技术尚不够熟练,也可先讲几句,再写几个字,但要避免讲完一个问题再写一大段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冷场”的时间长,比较死板,时间利用率低。
“流图式”板书能够拓展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牢固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1. 单线“流图式”板书
单线“流图式”板书所展现的教学内容通常可由一条能够牵引一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主线来组织,类似大江大河。
2. 双线“流图式”板书
双线“流图式”板书是按照两条逻辑关系主线来展现教学内容,这两条逻辑关系主线通常是横纵交错式,表现为两个维度,形成的板书给人的感觉像无边框的表格,因此也可称为二维或类表格“流图式”板书。
3.树形或中心辐射型“流图式”板书
有些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呈现一对多的情形,此时板书用树形或中心辐射型结构则更为合适。
总之,加强内容研究是关键,积累逻辑关系是基础。
撰稿&编辑:冯菡
审核:袁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