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9-20浏览次数:5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全会精神“三进”工作,9月19日下午学院在综合楼A711教室,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张志霞主持。

集体备课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金妍、李亚男、周雪梅、王相丁、任艳苗、华倩、马吴芳等就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讲授课程,围绕为什么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融什么、怎么融三个方面进行发言。金妍主要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如何融入展开讨论。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她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在授课中夯实理论基础,探索多种融入模式,才能更好的增强大学生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李亚男认为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有助于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战略部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周雪梅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领会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调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出发,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王相丁认为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绪论部分,引导广大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任艳苗认为在教学中青年教师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华倩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深入挖掘甘肃省在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方面的实践案例,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马吴芳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社会公德”部分融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研讨,认为思政课要抓好实践环节,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活动。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结合7位老师的发言进行总结发言,并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价值蕴意、核心要义、如何推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作了详细的阐释。她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根本要求。她强调全体思政课教师要深学细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讲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讲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讲活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要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设计,强化对学生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要构筑“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善于用好社会大课堂开展主题式实践教学;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科学思想基础。

此次集体备课会,旨在使全体教师更加全面深入地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切实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提供坚强保障。

      

 

 

(撰稿/张志霞  摄影/雒融融  审核/梁婧)